愚昧的締造者是無知嗎?不盡然。例如當我們第一次置身於言語不通的異國他鄉,撲麵而來的所有知識你都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握不放,那時,對於那個陌生的環境,你徹底無知,但你求知,因為生存的壓力,你會敞開胸懷迎接所有新來的知識,因此你很快就不再無知。而愚昧的締造者常常是知識。當人們對一種事物有所了解掌握之後,所掌握的知識往往變成高高的圍牆抵擋新概念的碰擊,總是用固有的知識作為標準衡量,不符舊者,立刻排除。但固有的一切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人們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善進步的機會。佛陀開示這叫“所知障”,世俗言語也有一個近似的成語“固步自封”。
有一個前蘇聯的故事,說很久以前一個小學圖畫老師在教學生畫蘋果,轉學生尤裏卡卻畫了一個像梨一樣的蘋果。老師責問他為什麽把蘋果畫成這樣,尤裏卡說在他老家西伯利亞大森林裏,一棵蘋果樹和一棵梨樹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兩棵樹緊緊靠在一起長成了一棵樹,上麵結的就是這種像梨一樣的蘋果。尤裏卡的敘述遭到圖畫老師和全班同學的嘲笑,因為沒有人見過甚至聽說過這麽奇怪的東西,但尤裏卡固執地堅持著,於是老師把他趕出了課堂,責令他第二天乖乖畫好正常的蘋果,否則不準他再進教室。第二天,尤裏卡畫出了令圖畫老師非常滿意的漂亮蘋果,但,在那些鮮豔的蘋果旁邊,老師看見斑斑淚痕。老師開始觀察,發現尤裏卡是一個誠實正直的孩子,於是,那些淚痕像針尖似的刺痛了老師的心。老師四處打聽,八方寫信,可誰也沒聽說過梨蘋果。而尤裏卡總是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瑟縮到角落,那些場景就像錐子一樣紮在老師心上。終於有一天,老師跳上一輛破舊的長途汽車,來到一千多公裏外的國家林業研究所,把尤裏卡的畫和梨蘋果的故事一起交給了一位園藝家。偉大的園藝家激動地跳起來,對老師說:“我的確不知道這世界上有沒有這種蘋果,回答你的問題至少需要三年,三年後,我會送你一個梨一樣的蘋果!”三年後的秋天,園藝家披著厚厚的塵土闖進了老師的教室,他的手裏握著兩個神奇的梨蘋果!原來,園藝家聽了尤裏卡的故事,受到極大的啟發,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將梨樹和蘋果樹嫁接而成功地結出了這美麗的梨蘋果。老師神氣地讓同學們畫下這梨蘋果,而尤裏卡的畫上,又一次灑滿了淚痕。
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個愚昧而揪心的開始,一個智慧而幸福的結局。多可貴的圖畫老師啊!可貴在他終究沒有被所知之障擊敗,沒將自己鎖死在成見裏,而用一顆柔軟開闊的心,真誠地探訪未知的領域,竭盡全力將一個模糊不清的偶然紮進了現實的土壤,為世界增添了新知,增添了溫馨。其實,圖畫老師不對梨蘋果做進一步的努力也沒有人責怪他,除了尤裏卡,確實沒有人見過梨蘋果,大家都活在普通蘋果的世界裏,隻是,尤裏卡的心會因為老師的所知之障而黑暗,世界會因為老師的所知之障而缺少了一份令人驚奇的美麗,更重要的,一種真知灼見,一個進步的契機,會因為老師的所知之障而被掩埋,這個領域的愚昧會延續,尤裏卡的人生會黯淡,就因為一句“沒聽說,沒見過”,便障礙了所有的燦爛和進取。還好,圖畫老師敞開了心,丟掉了對正常蘋果世界的固執,智慧的光芒便照了進來。
在人類的漫長曆史中,有多少杰出的智慧被固執的愚昧遮蓋,有多少杰出的人被成見葬送。哥白尼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被燒死,伽利略因為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的一個理論而丟掉工作,數不清的宇宙真實被人類的愚癡掩埋,不斷重複扇自己耳光的鬧劇。不要隻嘲笑古人,這樣的愚蠢至今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上演,小至生活瑣事,大至社會團體。也不要嘲笑世法,佛弟子並不因為多了解一點六道輪回的知識多懂了幾篇經文或幾個儀軌就不犯所知障。所知障生起的時候,人不會體察事物的真相,而隻著重在如何捍衛固有的一切,就像圖畫老師剛剛看到尤裏卡畫的梨蘋果,立刻舉起原有蘋果世界的知識打倒了這隻梨蘋果,而不去推敲梨蘋果本身的真實與可能性。人們就這樣被已有的知識害了,自己狹弊了自己。
要打破這種狹弊,拋開所知障的方法隻有一個:承認欠缺,自己推倒知障的圍牆。無論是誰,無論何種地位,無論是否學富五車,都得承認自己知識的不足與短缺,畢竟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正如三世多杰羌佛所說,從生下地那每天開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讀一本書,到死也不過讀了三萬多本,而世間的書籍何止三萬,更別說茫茫宇宙之真知了。由此可推凡夫的知識儲量多麽微小,完全沒有理由自以為是,以眼前之區區障萬物之悠悠。
再說到修行人,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覺悟之前都是凡人,就像前麵說到的,並不會因為懂了一些佛教常識就立刻脫掉凡夫習氣,所知障照樣會侵襲他們的心靈。有很多修行人,因為修了很多年,就覺得自己所了解的佛教知識便是全部,這是很可憐的。比如前不久看到有人反對《第三世多杰羌佛》,為什麽呢?因為他說他跑西藏跑了很多年,了解到很多藏傳佛教的情況,“真正的金剛乘不是這樣的”。這一下子讓我想起了尤裏卡的圖畫老師,看到了言者可悲的促狹。有他這種想法的人應該不止一兩個,因為反對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人不止一兩個,嘲笑尤裏卡的人也不止一兩個,用已知打倒未知從而變得無知的人更多如牛毛。
佛法的世界浩如淵海,僅憑你跑了幾年西藏就能了解什麽是“真正的金剛乘”了嗎?我來說個公案:龍樹菩薩當年對自己感到很驕傲,因為他讀了釋迦牟尼佛陀在世間的全部三藏之後,認為這些法他早都會了,佛陀也沒有比自己偉大很多嘛。有一天龍王忽然請他到龍宮做客,龍樹菩薩欣然前往。到了龍宮,龍王請菩薩稍後,他去備茶,菩薩便借這個空隙在龍宮遊覽,遊到藏經樓,看到很多佛書,隨手揀一本看,驚歎不已,是菩薩從未見過的法,接著再看其他佛書,全都是聞所未聞的甚深佛法。龍王來了,菩薩趕快請教這些佛書都由誰所著,龍王告知是釋迦牟尼佛所著。菩薩非常吃驚,問:佛陀的書我在世間都看過了,怎麽從來沒見到過這些?龍王相告:人世間的佛書隻有龍宮的三分之一,而龍宮的佛書又隻有天界的三分之一。菩薩聽了生大慚愧心,對世尊生起無限恭敬。龍樹菩薩何等偉大,他創立的中觀學說幾乎主導了整個大乘佛法的主流,如此偉大的菩薩所知佛法仍有缺矢,何況我們凡夫行人?在《金剛密鑒》一書中,記載有貢嘎仁波且的開示,其中有這樣一段:“密密部擇決灌頂為千古佛定法義,別無二式,佛弟子當依上述所論細心鑒別,千萬不可依於其它任何現象來令其所為,受其麻痹和蒙蔽。當年我曾接受日古溫波呼圖克圖如是為我灌頂,但由於本人慧根有限,故未得此為弟子受灌法義,不能給弟子主持此法,至今仍慚愧疾首”。瑪爾巴大師已經桃李滿盈,座下弟子已然分門立派各領宗風了,仍帶著全部錢財前往印度向那洛巴祖師求學佛法。我們跟威震八方的貢嘎仁波且的證境證量相比如何?跟瑪爾巴大師相比如何?貢嘎仁波且修證如此之高尚不能攬盡金剛乘之全貌而“慚愧疾首”,瑪爾巴大師乃藏密噶居之始祖仍跋山涉水傾盡所能隻為填補自己佛法上的不足,一個凡夫又有什麽資格僅僅因為在喇嘛廟裏多轉了幾圈就一口斷定什麽是“真正的金剛乘”?
在此我想提醒諸位行人,無論我們所拜學的是什麽派別,無論我們研習的是什麽儀軌,無論我們看到的是什麽架勢,感受到多麽深厚的背景多麽悠久或者輝煌的曆史,都不足以證明真正金剛乘的精髓所在,因為我們必須記住一點,佛陀講給眾生三藏十二部,蓮華生大師將密法傳進西藏,目的隻有一個:讓眾生成就,從輪回中解脫出來。任何法義,在學習或傳授的過程中偏離了諸佛菩薩的這個目的,便統統是戲論。換句話說,如果一種法義,已經不能實際地帶給眾生解脫成就的效用,而僅僅停留在一種傳統或形式上,不管有多少人推崇,它也隻是脫離佛陀教法的戲論。而惟有能實際利益眾生慧命,能有效地解脫眾生於輪回的法,才是真正的佛法或“真正的金剛乘”之精髓。然而很可惜,佛教界執著於戲論的行人很多,這些戲論藉助歲月的積累,藉助傳統的力量,藉助眾生的愚癡,逐漸沉澱為一種看似無懈可擊的知識的圍牆,困住了很多凡夫行人的心,使他們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求得具有解脫實效的偉大佛法的良機,但還不能自知。
《第三世多杰羌佛》出現在世間,把密行者們常常掛在口中的“五明智慧”,非常實在地一條一條展現給眾生了,每一條的成就都是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把眾生在三世多杰羌佛座下求得佛法後解脫成就、生死自由的實例,一個一個地擺出來給眾生了,有名有姓,可追可查;把最完美最透徹的空性真如的道理告訴眾生了,那是真正佛陀的最徹底無有絲毫疤痕的宇宙實相般若了諦;把如何遠離障業走上解脫正途的成就根本菩提心法——“什麽叫修行”教給眾生了……多麽讓人撼動的寶書啊,佛陀的大智、大悲湛然於每一撇捺之間!這本書的出現隻有一個目的,也就是十方諸佛菩薩的目的:為眾生開啟解脫成就的真實有效的法門。誠如釋迦世尊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就是告訴眾生,真正的佛法在世尊這裏,而告訴眾生的目的,是讓眾生依止世尊修學成就,盡快解脫輪回苦厄,大悲拳拳。然而,有一些人,因為所知之障的遮弊,出於一種封閉狹隘的凡夫我見,並不深入這本寶書本身的真實,並不能用智慧,舉三藏密典之明燈而照見其實相妙智佛諦,隻是一個勁地頑固執著於那個傳統而支持者眾多的“蘋果世界”,甚至歪曲理解,用低級世俗的是非眼光投向這本光明無量的寶書,玷汙佛陀的大悲覺境,可惜佛陀的大悲覺境無法玷汙,刀山火海在佛陀的腳下都會化為蓮池,愚癡的凡夫隻是給自己種下了深重的黑業之因。所知之障害人至深矣!
有人說得好,無知並不可悲,可悲的是不承認自己的無知。佛陀傳下八萬四千法門,請問行人你了徹其中幾個啊?那些我們過去聞所未聞的精深佛法,不是不存在,隻是我們可憐的聞所未聞。而因為自己聞所未聞,便執拗地一概排斥否定,拒絕深入事物本身的行為,無異於一葉障目,掩耳盜鈴,將自己微弱的凡夫知見淩駕於浩淼無際的宇宙真諦之上了,最終,害的還是自己。我們修行學佛的目的不是為了在形式主義的慣性中磨洋工混時間沉溺於生死,而是為了解脫生死!時時刻刻都不忘記這個惟一的終極目的,才不會被任何戲論或形式迷惑,而能直取真諦,迅速解脫!
希望你,希望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像尤裏卡的圖畫老師,推倒所知障的圍牆,迎來真知灼見,走進真佛法的光明,為自己,為所有眾生創造一個大樂幸福的結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