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唐寅的《一世歌》是這樣寫的:
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
世人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撚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裏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這首《一世歌》,讀來貌似有些消極悲涼,但卻道盡了人生無常。
有些人見麵隻需要坐車,有些人見麵卻需要做夢。人這一生,無非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告別,直到再也說不出那一聲再見。
前幾天和朋友吃飯,談及這幾年生意慘淡,隻能苦苦支撐,而鑒於當前的疫情還不知到要持續到什麽時候,不知不覺在言語間流露出些許的頹唐。
朋友就和我講了他是如何麵對逆境的。他說他每當麵對逆境和不如意的時候就會去火葬場兜上一圈,因為隻要到了那裏,浮躁的心就會很快安靜下來,會把名利、財富看得很淡。在這裏,不管你是位高權重、聲名顯赫的達官貴胄,還是腰纏萬貫、一擲千金的富豪巨賈,又或是默默無聞、一貧如洗的升鬥平民,甚至是聲名狼藉、人人痛恨的千古罪人,最後都要來到這裏,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地躺在那個棺材裏,然後被推進燃燒著熊熊烈火的爐膛,再次出來的時候,隻是一個被紅布包著的盒子或者罐子而已,其實人生就這麽簡單。什麽榮華富貴,什麽恩愛情仇,在這裏都不過一瞬間灰飛煙滅一筆勾銷。
麵對一小堆灰炭,你還有什麽放不下、看不開的呢?人生無常我們要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我們這一生整個生命的過程都是在無常變化的。我們看到的生意慘淡者在咬牙堅持著,等著疫情過去恢複正常後東山再起;那麽生意興隆的人又能如何呢?在無常麵前,到頭來都不過是一抔灰炭罷了。
這世界的每件事物每個人其實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當中,有的變化它是很慢的,我們以為它沒有變,總以為來日方長,最後卻後悔莫及,該做的還沒有做,該珍惜的人卻已經不在了。
而有的事物它變化的又太快,甚至快得讓人來不及告別,所以有的人他一轉身就是一輩子,而有的人還沒來得及說再見這一生就再也不見了。
我們這一生最可怕的不是變化,而是稀裏糊塗,如溫水煮青蛙不知變化無常,不知不覺中讓光陰流逝了,最後等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消散了,等明白過來之後發現人已老、心無力、命已絕。若生命如燭火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莫待到人死如燈滅命去無成就。
上麵說了這麽多的“無常”,那什麽是無常呢?無常是指世間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滅,無論有生命或無生命、無論大小、無論什麽形態,最終都會敗壞死掉,即所謂“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故曰無常。
佛陀在《什麽叫修行》中教誡我們修行要按“八基雙七支”如法依次第而修,而第一基就是要修無常心,了明無常境。因為世間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在刹那生滅變化當中。人生幾何?若不明白“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之理,終日隻在“財、色、名、利”中汲汲營求,當無常忽爾到來,隻能隨業受報,流轉生死苦海。
人命在呼吸間,常將生死掛心頭,懂得看破、放下,不被五欲所牽,能了徹因緣果報的真諦,把握每個當下,修福增慧,精進不懈,方能了生脫死,解脫成就。
撰文:多持
編輯:去一塵
愿所有行人都学习十方诸佛的如来正法,以大悲之心面对一切众生,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脱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