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麼?” 老人問身旁的兒子。
兒子抬了一下眼皮繼續看著報紙,口中說道:“一隻麻雀。”
過了幾秒鐘父親又問道:“那是什麼?”
兒子略顯不耐煩地回答:“爸爸,我已經告訴過你了,那是只麻雀。”然後繼續看著報紙。
又過了幾秒鐘,父親再次問道:“那是什麼?”
這時,兒子忍無可忍地對父親吼道:“我告訴你多少次了,那是只麻雀。你聽不明白嗎?”
這時候老父親從院子裡,與兒子坐在一起的長椅上,落寞地站起身,蹣跚地走向房間。
沒多久,他回來了,還拿出30年前的日記本,翻到其中一頁,指著裡面記的內容讓兒子看:“今天我兒子剛滿三歲,我們在公園裡看到一隻麻雀,兒子問了我21次那是什麼?我耐心地回答了兒子21次,那是麻雀。每次他問我同樣的問題時,一次又一次的我一點也不生氣。”看到這裡,兒子充滿懊悔地抱著父親並不停地親吻他的臉頰。
這令人動容的視頻不禁讓人淚目,我反復地看了好多遍,想到自己也同樣的遭遇。兩天前,我家師姐也一樣三番四次地問同一個問題,我也一一回答,當重複問第三次的時候,我突然很不耐煩地對她大聲說道:“這是你今天第三次問我了,我都說了這個事不由我做主,要等人家的回復安排。”
我家師姐卻不緊不慢地對我說:“你像個修行人嗎?多問你幾次就這麼不耐煩,佛陀師父在教育弟子的時候有過不耐煩嗎?弟子們無數次地問同一個問題,佛陀師父什麼時候對弟子吼過或不予以解答?你學佛都學到哪裡去了?”
聞聽此言頓感無地自容,事實確實如此,平時總是把“我是佛弟子”,“我在學佛修行”掛在嘴邊,可是遇到事情,特別是當自身受到委屈或者被誤解時,就把學佛修行拋在九霄雲外了,哪裡還記得自己是個佛弟子?一通脾氣發出來再說。佛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學佛多年的我,依舊是原地踏步沒有明顯的進步。每每反觀自省時亦是後悔不已。
學佛之初就有位師兄對我說,你真的很幸運了,雖說目前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今生這麼年輕就遇到了如來正法,又身處廣州國際大都市法緣更多,最關鍵的是你有一位非常難得的同修好伴侶,這是很多人都不具備的條件。很多的師兄姐就是因為家人的反對,違緣麻煩不斷,不能更好地安心修學,而你卻沒有這個最大的阻礙,真的要好好珍惜啊!
是的,我是真的夠幸運,我家師姐不僅沒有反對,還默默支持著我,平時生活中有懈怠的時候,還會常常提醒我,人生無常時間不等人,今生不藉著佛陀真身住世的殊勝因緣,不好好修行解脫成就,下輩子就不知道變什麼了。
就是這些多次重複“煩人的話”隨時提醒我,時時鞭策我,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磕磕絆絆地一路前行。兩天前又因為一句問話,一天問了三次就不耐煩而大發雷霆了。幸虧我家師姐又及時提醒,才讓我沒有繼續在“修行橋的中界線上”向墮落的方向沉淪,慶倖自己能有一位難得的賢內助,也感到自己非常的慚愧,虔誠懺悔並感謝師姐的及時警醒教誨。
通過這件事讓我知道,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需要謹言慎行,不管對方有意或無意,誤會或埋怨自己,那怕對方就是錯誤,而自己是正確有道理的,也不應該爭執,更不應該發火,而要學佛生起慈悲之心愛護他。
謹記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教誡,不要還沒到地獄,就占著地獄的位置坐起。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要起嗔心,而要慈悲對待一切眾生。
撰稿:扶搖直上
編輯:明迅 /东山
评论